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遮阳棚的高度应该如何计算?

张家成    2025-11-01 10:13:12    31次浏览

遮阳棚高度计算需围绕使用场景(站立 / 坐用)、安装位置(墙面 / 地面)和功能需求(防碰头、美观) 展开,核心逻辑是 “满足使用舒适度 + 适配安装环境”,不同场景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一、核心原则:先定 “高度”,再调细节

无论哪种场景,高度计算都需先满足 “防碰头” 的标准,再结合实际需求调整:

站立使用(如商铺门头、阳台活动区):高度≥220cm(适配成年人平均身高,避免低头通行)。

仅坐用(如庭院休闲桌椅区):高度≥200cm(坐立时头部上方有足够空间,不压抑)。

特殊场景(如设备遮阳、儿童活动区):设备遮阳需比设备处高 15-20cm(留通风间隙);儿童区高度≥180cm(兼顾与使用)。

二、分场景计算方法(直接套用)

1. 墙面安装类(阳台、商铺门头):按 “地面 / 地面参照物” 算

这类遮阳棚高度需结合 “安装点高度” 和 “棚体自身结构”,避免遮挡门窗或招牌。

计算公式:

棚底离地高度 = 高度(220cm/200cm) + 预留调节量(5-10cm,应对地面不平整)

支架安装高度 = 棚底离地高度 + 棚体框架厚度(如铝合金框架厚 5cm,则安装高度 = 225cm+5cm=230cm)

示例:

商铺门头需站立通行( 220cm),地面轻微不平整(加 5cm),框架厚 5cm:

→ 棚底离地高度 = 220cm+5cm=225cm

→ 支架安装高度 = 225cm+5cm=230cm(确保安装后棚底高度达标)

特殊注意:若门头有招牌,需比招牌处高 30-50cm(如招牌高 250cm,棚底高度需≥280cm,不遮挡招牌)。

2. 地面独立类(庭院凉亭、摊位棚):按 “内部使用需求” 算

无墙面依托,高度需兼顾 “内部空间” 和 “整体稳定性”,避免过高导致抗风差。

计算公式:

棚体总高度 = 内部使用高度(站立 240cm / 坐用 200cm) + 顶部结构高度(如尖顶高 80cm、平顶框架厚 10cm)

示例:

庭院凉亭需站立取物(内部 240cm),顶部为平顶框架(厚 10cm):

→ 棚体总高度 = 240cm+10cm=250cm

特殊注意:风力大的地区,顶部结构高度不宜过高(尖顶≤80cm),避免风阻过大导致棚体晃动。

3. 移动类(车载、露营棚):按 “收纳与使用平衡” 算

需同时满足 “使用时不碰头” 和 “收纳后不占空间”,高度需适配存放位置。

计算公式:

展开后高度 = 使用高度(坐用 180cm / 站立 200cm,移动棚多为坐用)

收纳后高度 ≤ 存放空间高度(如后备箱高度 30cm,收纳后高度需≤25cm)

示例:

露营棚供坐用(展开 180cm),后备箱高度 30cm:

→ 展开高度 = 180cm(满足坐用)

→ 收纳后高度设计为 25cm(≤30cm,可放进后备箱)

三、2 个关键提醒(避免算错)

测量工具:用钢卷尺垂直地面测量,避免倾斜导致数据偏差(如墙面安装时,需确保卷尺与地面垂直,而非沿倾斜墙面量)。

预留余量:地面不平整或有台阶时,需按 “处地面” 计算高度(如阳台有 5cm 高台阶,需以台阶上方地面为基准算高度,避免台阶处碰头)。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91589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