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理污水井时,为避免中毒,可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作业前充分通风:打开污水井盖后,使用通风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对井内进行强制通风。通风时间应不少于 30 分钟,以确保井内空气得到充分置换,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
严格检测: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氧气含量、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只有当氧气含量在 19.5%-23.5% 之间,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标准时,才可进行下井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也应持续监测气体浓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中毒等紧急情况时的救援措施和人员分工。同时,确保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空气呼吸器、绳、担架等,并定期进行演练,让作业人员熟悉应急流程。
作业中佩戴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如帽、防护手套、防护鞋、空气呼吸器等。空气呼吸器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并确保其正常工作,能提供可靠的呼吸保护。
限制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作业人员在井内长时间连续作业。根据井内气体情况和作业强度,规定作业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出井休息,更换作业人员,以减少中毒风险。
保持联系与监护:井上安排专人负责监护,与井下作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信号绳、对讲机等设备随时了解井下人员的状况。监护人员要时刻关注井口周围情况,严禁无关人员靠近,同时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展救援。
作业后彻底清洗:作业人员完成清理工作出井后,应及时对身体进行清洗,更换被污染的衣物,避免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健康检查:安排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重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中毒症状,做到早发现、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