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便利性优先
投放口设计:高度控制在 0.7-1.2 米,适配老人、儿童使用;厨余垃圾投放口需带 “防滴漏挡板”,避免汤汁洒漏;可回收物投放口建议分设 “纸类、塑料、金属” 子口,降低居民分类难度。
开启方式:优先选脚踏式(无需手触),若为感应式需确保 “低误触”(避免宠物、风吹触发),且配备手动应急开启装置,应对设备故障。
每日基础清洁
投放区清洁:每日早晚各 1 次,擦拭投放口内外残留污渍,清理接水盘内的渗液(尤其厨余垃圾区),用中性清洁剂冲洗亭体地面,避免油污堆积。
周边环境维护:清理亭体周围 1 米范围内的散落垃圾、落叶,确保投放通道无遮挡,垃圾桶盖闭合严密,减少异味扩散。
易损部件定期检查(每周 1 次)
机械部件:检查脚踏式投放口的弹簧、杠杆是否卡顿,感应式装置的灵敏度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配件(如弹簧、传感器)。
基础结构:查看亭体框架是否松动、顶棚有无漏水、垃圾桶是否破损,对生锈部位进行除锈、补漆处理,防止腐蚀加剧。
以下场景中,木质框架的短板会被放大,不建议使用:
多雨、潮湿地区(如南方沿海城市):高湿度环境会加速木材腐烂、发霉,即使做防腐处理,维护频率和成本也会显著增加。
人流密集的大型小区、商业广场:频繁的碰撞、摩擦易导致木材破损,且垃圾投放量高,渗液、油污污染风险大,难以长期保持完好。
预算有限或维护能力弱的场景:木质框架的初始采购成本(含防腐处理)不低,且后期需定期补漆、检修,若维护跟不上,1-2 年就可能出现明显损坏,反而增加替换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