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档案盒的核心功能是 “系统化归集廉政材料”,盒内材料需按 “类别清晰、时序有序” 原则整理,常见归档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基础廉政信息类:干部个人廉政承诺函、廉政档案登记表(含家庭财产申报、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年度廉政谈话记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关于廉洁自律的发言提纲。
监督核查类:信访举报核查材料(如核查报告、证明材料、反馈记录)、廉政审查意见(如提拔任用前廉政鉴定、评先评优廉政审核表)、专项检查(如巡视巡察、审计)中涉及个人廉洁的结论性材料。
奖惩与整改类:廉洁方面的表彰文件(如 “廉洁标兵” 证书复印件)、违反廉洁纪律的处理材料(如警告 / 记过处分决定书、检讨书、整改报告)、廉政风险点自查及整改台账。
其他关联材料:参加廉政教育培训的记录(如培训证书、心得体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涉及廉洁相关部分,如房产变动、投资情况)。
归档内容:“廉洁专项” vs “全维度人事”
二者的归档内容边界清晰,无重叠(或极少重叠,重叠部分需标注关联),具体如下:
廉政档案盒归档内容(专属):
廉政承诺函、家庭财产申报材料、年度廉政谈话记录;
信访举报核查报告、廉政审查表、巡视巡察涉及的廉洁结论;
廉洁表彰文件、违反廉洁纪律的处分决定书及整改报告;
廉政教育培训记录、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中的 “廉洁相关部分”(如房产、投资)。
人事档案盒归档内容(综合):
身份类:履历表、身份证复印件、户籍材料;
职业类:任免审批表、考核登记表、工资变动表、职称评审材料;
个人类:学历学位证书、奖惩材料(含非廉洁类奖惩,如工作先进表彰)、党团材料;
其他:体检报告、退休审批表等。
关键区别:人事档案盒中的 “奖惩材料” 若涉及 “廉洁类奖惩”(如 “廉洁标兵” 表彰、贪污违纪处分),需在人事档案中留存,但廉政档案盒会更详细地归集该奖惩的 “全过程材料”(如处分的调查笔录、整改台账),而人事档案仅留存 “结论性文件”(如处分决定书)。
管理主体与流程:“纪检主导” vs “人事主导”
廉政档案盒:管理主体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流程更侧重 “监督闭环”—— 材料收集(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归集,如信访核查后同步归档)、查阅审批(需纪检负责人签字,廉政相关工作使用)、移交(干部调离时,廉政档案需随人事档案一并移交,但需单独封装,由接收单位纪检部门对接)。
人事档案盒:管理主体是组织人事部门,流程严格遵循《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材料收集(人事部门按 “凡提必审、凡进必审” 要求归档)、查阅审批(需单位分管领导签字,用于人事管理相关工作)、移交(干部调动时,人事档案整体密封移交,由接收单位人事部门接收)。
核心差异:廉政档案盒的查阅权限更严格, “廉政监督相关工作”(如纪检部门核查、提拔前审查),严禁用于非廉政用途;人事档案盒的查阅范围更广,可服务于工资、考核、晋升等各类人事工作。
材料保管周期:“按需分类” vs “法定统一”
廉政档案盒:材料保管周期按 “重要性” 分类 —— 核心廉洁材料(如纪律处分决定、信访核查结论)需长期 / 保管;非核心材料(如季度廉政自查表、短期廉政培训记录)保管周期较短(通常 3-5 年),到期经审批后可销毁。
人事档案盒:材料保管周期按《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统一规定,多数材料(如履历、任免、考核、学历)需长期 / 保管,仅极少数临时材料(如短期借调证明)可短期保管,销毁需严格按法定程序(集体审议、双人监销)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