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测与问题应对:
每日记录新生儿体温、体重、奶量、排便排尿次数(判断喂养是否充足、消化是否正常);
识别常见新生儿问题:如生理性黄疸(观察黄疸程度、协助晒太阳)、湿疹(清洁护理、避免刺激)、胀气(做排气操、飞机抱缓解),若出现异常(如发热、拒奶、黄疸不退),及时提醒家长就医。
早期启蒙辅助:
通过被动操(活动四肢、促进骨骼发育)、黑白卡视觉刺激、轻柔语言互动等,辅助新生儿感知发育。
产褥期护理(针对产后妈妈 + 新生儿)
这是母婴护理师的核心服务板块之一,与 “月嫂” 的产后服务有重叠,但专业性更系统:
产后妈妈护理:
生理恢复:监测产后体温、恶露颜色 / 量 / 气味(判断子宫复旧情况),护理顺产会阴伤口或剖腹产腹部伤口(、观察愈合,预防感染);指导产后康复训练(产后 1 周后逐步开展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促进盆底肌和腹部恢复);协助产后擦浴(产后初期避免盆浴),保持个人卫生。
营养与泌乳:根据妈妈体质(如是否贫血、堵奶、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制作月子餐,遵循 “排(恶露)、调(脾胃)、补(气血)、养(恢复)” 四阶段原则,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含乳姿势、衔乳纠正),处理常见泌乳问题(如堵奶、奶少,通过按摩通乳、调整饮食促进泌乳)。
心理支持:关注产后妈妈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因育儿压力、波动导致的低落、焦虑,预防产后抑郁(若情绪问题严重,需建议家属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婴幼儿护理(针对 0-3 岁婴幼儿)
服务延伸至新生儿期后,聚焦 “婴幼儿成长发育”:
喂养与营养:根据月龄(6 个月后添加辅食)制定辅食方案,遵循 “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 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纠正不良喂养习惯(如追喂、边吃边玩)。
成长监测与健康护理: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对照生长曲线判断发育是否正常;护理婴幼儿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烧、腹泻),协助物理降温、调整饮食,提醒及时就医;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自主刷牙)。
早期启蒙与习惯培养:通过被动操(0-6 个月)、主动游戏(如积木、绘本阅读)促进婴幼儿大运动(抬头、翻身、走路)、精细动作(抓握)及语言发育;培养规律作息(固定睡眠、进食时间)、自主如厕等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