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专业性与资质
必备资质:持有国家认可的 “母婴护理师证”(注意区分 “培训证” 和 “职业资格证”,后者含金量更高),若有额外资质(如 “催乳师证”“新生儿急救培训证”)更优。
考察实操能力:面试时可提问具体护理场景,如 “新生儿呛奶了怎么处理?”“产后第 1 周妈妈的月子餐重点是什么?”,观察回答是否专业(如呛奶需 “侧卧位拍背”,而非竖抱;产后周需 “排恶露、清淡易消化”);条件允许可要求演示简单操作(如给新生儿穿脱衣服、拍嗝)。
查看服务经验:优先选择有 3 年以上经验、服务过 20 个以上家庭的月嫂(经验丰富者更能应对突发情况,如新生儿夜啼、妈妈堵奶),同时可要求查看过往客户评价(避免 “刷单好评”,可要求联系老客户沟通)。
签订正式合同
合同需明确:服务周期、具体工作内容(如是否包含夜间护理、月子餐范围)、薪资标准(含加班费计算方式)、权责划分(如因月嫂护理不当导致母婴不适的责任归属)、解约条款(如服务不满意的更换 / 退款流程),避免口头约定。
产褥期护理(针对产后妈妈 + 新生儿)
这是母婴护理师的核心服务板块之一,与 “月嫂” 的产后服务有重叠,但专业性更系统:
产后妈妈护理:
生理恢复:监测产后体温、恶露颜色 / 量 / 气味(判断子宫复旧情况),护理顺产会阴伤口或剖腹产腹部伤口(、观察愈合,预防感染);指导产后康复训练(产后 1 周后逐步开展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促进盆底肌和腹部恢复);协助产后擦浴(产后初期避免盆浴),保持个人卫生。
营养与泌乳:根据妈妈体质(如是否贫血、堵奶、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制作月子餐,遵循 “排(恶露)、调(脾胃)、补(气血)、养(恢复)” 四阶段原则,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含乳姿势、衔乳纠正),处理常见泌乳问题(如堵奶、奶少,通过按摩通乳、调整饮食促进泌乳)。
心理支持:关注产后妈妈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因育儿压力、波动导致的低落、焦虑,预防产后抑郁(若情绪问题严重,需建议家属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雇佣母婴护理师的注意事项
避免 “完全依赖”:护理师的核心是 “指导 + 协助”,家庭需在服务期间学习基础护理技能(如喂奶、拍嗝、辅食制作),避免护理师离开后陷入育儿慌乱。
及时沟通需求与问题:若对护理方式有疑问(如辅食添加量、宝宝睡眠安排),需及时温和沟通,避免憋闷导致矛盾;若发现护理师存在专业失误(如用错误方式通乳、未及时发现宝宝异常),需立即制止并要求纠正,必要时更换。
尊重工作边界:明确护理师的工作范围,避免过度增加额外任务(如让护理师打扫全家卫生、照顾其他家庭成员),影响母婴护理质量;同时尊重护理师的合理休息时间(如住家护理师需保证每日 6-8 小时睡眠)。
保护母婴隐私:提前与护理师约定 “不随意拍摄母婴照片 / 视频发社交平台”,保护家庭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