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角 仰角是卫星电视天线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正馈天线的轴线很明确,是高频头所在位置与天线中心的连线;偏馈天线的轴线就没那么明确了,我仔细观察了偏馈天线的结构和形状,得出结论:轴线应该与支撑KU头的L型杆基本平行。 极化角 观众所能收视的卫星信号大多采用所谓的线极化方式传送,可以在同一个转发器中传送两个相互垂直且互不影响的两个信号,通常这两个方向为水平(H)和垂直(V)两个方向,由于位于赤道上空的卫星经度与接收地经度一般并不相同,所以卫星发出的水平或垂直极化波到达接收地后极化方向会发生变化,所变化的角度即是所谓的极化角.通常采用的双极化高频头即与此对应,所以在接收不同的卫星时,要转动LNB,即改变极化角以取得的信号.举例讲,欲接收东经76.5度亚太2R某转发器的水平极化信号,在苏州的极化角约为45度,原本高频头上的零刻度应与高频头夹子上的零刻度重合,此时就应将高频头逆时针转过45度(面向锅),此时高频头信号引出线呈水平向右的状态.若接收卫星经度大于接收地经度,则旋转方向变成顺时针!极化角应该事先调节好,待收到卫星电视信号之后,再稍作调整,使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为止。
C波段和Ku波段在同一卫星时,可以采用C/Ku复合高频头同时接收,用切换器切换后,引入卫星电视接收机,这已属多星接收范围.此时的天线应相应大些,如原用1.5m的C波段天线,若采用复合头,则选1.8m为好.当然C波段正馈天线也可用于Ku波段接收,而Ku波段偏馈天线也可接收C波段节目,这里也有一定技巧,限于篇幅,不再多述. 寻星总规律:以本地所在的地理经度为准,与之数值相同的卫星(即正南方卫星)仰角,东西两边仰角减小,呈抛物线趋势,但东西两边又不对称,即东边卫星递减幅度小,而西边卫星递减幅度大,这就是收西边低仰角卫星困难的原因.高频头上都有极化角的刻度值,往西逆时针旋转,往东顺时针旋转.
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Front-end)主要由视频音频压缩编码器,复用器等组成。前端系统主要任务是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压缩,利用统计复用技术,在有限的卫星转发器频带上传送更多的节目。DTH按MPEG-2标准对视频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用动态统计复用技术,可在一个27MHz的转发器上传送多达10套的电视节目。 传输上行系统 传输和上行系统(Uplink)包括从前端到上行站的通信设备及上行设备。传输方式主要有中频传输和数字基带传输两种。
无线的设计具有下列特点: 一副收发合一的卫星天线。对于任何一个点波束、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将完全重叠(同时,不需要做第二副天线,极大地降低了天线分系统的重量。 新颖的结构设计,达到了收拢状态的小型化和简易、可靠展开的目的。 反射面采用介质薄膜上镀有金属环的频率选择面,它只对工作频率产生谐振而反射,其余则全部通过,消除了金属对金属之间的接触,将使无源交调小。 介质薄膜采用非完全绝缘体材料--氧化铟,其电阻率在10(8次方)Ω左右,从而既保证了静电完全卸载,又保持电磁波的穿透不受影响。 128个馈源,同星上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完美结合,有效保证覆盖区点波束的要求。利用偏馈技术,每8或20个,甚至更多的馈源形成一个波束,总数可形成200-300个点波束。 多点波束,14分贝的波束隔离;大大提高了频率复用的次数(波束数/7),极大地节省了卫星的频率和频带。 点波束的设计,保证了天线的高增益,有效地支持了个人通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