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徐州军事沙盘模型制作,为您量身打造,高品质服务

价格:面议 2025-09-02 13:52:01 100次浏览
常用材料与工具 方案概念模型的材料选择以 “低成本、易加工、能传递概念” 为原则,常见组合如下: 材料类型 特点与适用场景 示例 基础结构材料 支撑模型主体,易切割塑形 泡沫板(轻量、易雕刻)、卡纸(色彩丰富、适合分层)、木板(质感自然,适合大地色系概念) 线条与连接材料 表现结构框架、流线或边界 铁丝(灵活弯曲,模拟曲线)、竹签(直线条,表现框架)、棉线(透明感,表现虚拟边界) 肌理与质感材料 传递表面特性或氛围(如粗糙、轻盈) 麻布(自然肌理,适合乡村项目)、锡纸(金属感,适合现代工业风)、海绵(柔软感,模拟绿地) 透明 / 半透明材料 表现光线穿透、空间叠加或开放性 亚克力板(硬质透明,模拟玻璃)、纱纸(朦胧感,表现光影效果) 常用工具:美工刀、剪刀、热熔胶枪、激光切割机(切割复杂形状)、3D 打印机(快速制作异形构件)。
城市规划模型的核心功能 空间关系可视化 将文字、图纸、数据中隐含的空间逻辑(如 “职住平衡”“产城融合”)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的实体,帮助理解各要素(如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的位置与关联。 例:通过模型直观看到 “高铁站与周边商务区的距离是否合理”“城市主干道是否割裂了居住区与学校”。 方案推演与优化 作为规划方案的 “测试场”,通过调整模型要素(如拓宽道路、增加绿地),模拟不同规划策略的效果,发现潜在问题。 例:在模型中移动工业区位置,测试其对城市下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调整公交站点分布,评估对居民出行效率的提升。 多方沟通与共识构建 打破专业壁垒,让政府、设计师、公众、企业等不同主体基于同一 “空间载体” 讨论规划,减少理解偏差。 例:在旧改项目中,用模型向居民展示 “拆迁范围与新建安置房的位置关系”,比图纸更易获得认同。 城市发展预测 结合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等,通过动态模型模拟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城市形态变化(如新区扩张、交通网络延伸)。
城市规划模型的技术特点 尺度性 需严格遵循比例(如 1:10000、1:5000),确保要素间的空间关系与实际一致。例如 1:5000 的模型中,1 厘米代表实际 50 米,可准确测算 “两个地块的间距是否符合消防规范”。 系统性与关联性 强调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任何要素调整需联动其他系统。例如:增加一条地铁线路,需同步调整周边地块的容积率(地铁站点周边可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并测试对地面交通流量的分流效果。 动态适应性(现代模型) 结合数字技术的模型可实现 “参数化调整”:输入人口增长数据,模型自动推演未来 10 年居住区的扩张范围;调整产业政策,模拟就业岗位变化对交通流向的影响。 多维度整合 不仅包含空间信息,还可叠加社会、经济数据(如通过数字模型关联 “地块房价”“人口密度”,点击模型中某片区即可显示 “该区域的平均收入与消费能力”)。
制作技术与工具 城市规划模型的制作需平衡 “性” 与 “表现力”,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1. 实体模型制作 材料: 基底:高密度泡沫板、木质底板(承载整体结构); 地表:ABS 板(模拟硬质地面)、植绒纸(模拟绿地)、亚克力板(模拟水面); 建筑:3D 打印模块(标准化建筑体块)、激光切割卡纸(表现建筑轮廓); 标注:金属线(交通线路)、LED 灯(重点区域高亮,如商业中心)。 工具:激光切割机(切割复杂地形或建筑轮廓)、3D 打印机(定制异形构件)、雕刻机(处理地形细节)。 2. 数字模型技术 GIS 平台:整合地理数据(地形、人口、交通流量),制作动态图层(如用 ArcGIS 叠加 “城市热岛效应” 与 “绿地分布” 的关系)。 BIM 技术:将建筑、市政设施等要素 “参数化”,可模拟施工过程或运营阶段的能耗、维护成本。 数字沙盘:结合投影技术,在实体模型上叠加动态影像(如模拟早晚高峰的交通流量变化、四季植被色彩转换)。 VR/AR 交互:用户通过 VR 眼镜 “进入” 虚拟规划场景,步行体验街道尺度、建筑高度,或用 AR 技术在实景中叠加规划方案(如在待开发空地的实景中,通过手机看到未来的建筑形态)。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60520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