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徐州总体规划模型制作,设计团队,打造国内设计水平

价格:面议 2025-07-31 07:17:01 0次浏览

规划审批模型

用于向政府部门展示项目与城市规划的适配性(如容积率、建筑密度、退距等),设计侧重数据准确性和空间逻辑清晰性,弱化装饰性,突出建筑与周边道路、市政设施的关系。

例:新区产业园规划模型需明确标注建筑高度、绿地率、消防通道宽度等关键数据。

按比例分类

比例是模型设计的核心参数,需根据项目规模和展示需求确定:

大型社区 / 区域规划:1:500 - 1:2000(侧重整体布局,忽略细节);

中小型住宅 / 商业单体:1:100 - 1:300(平衡整体与局部,可呈现建筑形态和园林布局);

户型 / 室内模型:1:20 - 1:50(突出空间细节,如家具尺寸、门窗位置)。

技术趋势与创新应用

随着技术发展,房地产模型设计正从 “静态展示” 向 “动态交互” 升级:

3D 打印 + AR:3D 打印物理模型基础上,通过 AR 叠加虚拟信息(如点击窗户显示日照时长);

BIM 全周期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模型关联建筑数据(如某面墙的保温材料参数),实现 “数字孪生”;

VR 沉浸式体验:客户通过 VR 设备 “走进” 数字模型,直观感受户型空间和社区动线。

城市规划模型的核心功能

空间关系可视化

将文字、图纸、数据中隐含的空间逻辑(如 “职住平衡”“产城融合”)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的实体,帮助理解各要素(如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的位置与关联。

例:通过模型直观看到 “高铁站与周边商务区的距离是否合理”“城市主干道是否割裂了居住区与学校”。

方案推演与优化

作为规划方案的 “测试场”,通过调整模型要素(如拓宽道路、增加绿地),模拟不同规划策略的效果,发现潜在问题。

例:在模型中移动工业区位置,测试其对城市下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调整公交站点分布,评估对居民出行效率的提升。

多方沟通与共识构建

打破专业壁垒,让政府、设计师、公众、企业等不同主体基于同一 “空间载体” 讨论规划,减少理解偏差。

例:在旧改项目中,用模型向居民展示 “拆迁范围与新建安置房的位置关系”,比图纸更易获得认同。

城市发展预测

结合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等,通过动态模型模拟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城市形态变化(如新区扩张、交通网络延伸)。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60520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