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票备份(可选)
部分系统提供 “纸质选票回执” 作为双重保障,但回执仅显示投票选项(如 “候选人 A”),不包含选民身份信息。
案例:印度电子投票机(EVM)在投票后打印带有符号的纸条(如候选人对应的莲花图标),选民可核对但无法通过纸条追溯个人身份。
电子选票机通过技术加密、物理隔离、流程分权、法律约束的多重机制,构建了 “身份 - 选票” 的隔离墙。其核心逻辑是:让系统仅知道 “有人投了票”,但永远不知道 “谁投了谁”。这种设计既满足了现代选举的效率需求,又通过技术手段守护了民主的基石 —— 选民隐私。
数字签名技术
每张电子选票在生成时,会被赋予一个由系统私钥生成的数字签名(类似电子指纹)。黑客若篡改选票内容,签名与数据将不匹配,系统会自动识别为无效选票。
原理:私钥仅由选举机构掌握,黑客无法伪造合法签名,确保选票 “出生即真实”。
AES-256 加密传输
投票数据从终端设备传输到中央服务器时,采用 ** 高级加密标准(AES)别(256 位)** 进行加密。AES-256 的密钥长度达 256 位,暴力破解需耗费超过宇宙年龄的时间,理论上无法被现有算力破解。
类比:相当于将数据锁入一个有 2²⁵⁶种组合的密码箱,黑客尝试所有组合的时间远超现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