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投票环节:选民通过电子选票机的触摸屏或其他输入设备,选择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或选项。这些选择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设备的内存中。有些电子选票机还会提供纸质收据,供选民核对,如微软的电子投票机,选民投票后会打印出带有二维码的备份记录,用于后续核实。
计票环节:投票结束后,电子选票机利用内置的软件和算法对存储的投票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这些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各种选票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数、计算选票的有效性等,并生成相应的计票结果报告。
第三方独立审计
选举前后,由独立技术团队对电子选票机的软件代码、硬件逻辑进行审计,检查是否存在 “后门程序” 或数据追踪漏洞。
例如,德国曾因担心电子投票机隐私风险,要求所有系统必须通过联邦信息办公室(BSI)的代码审计,确保无隐藏追踪功能。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选民投票时,系统可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验证 “投票行为有效”,但不泄露具体投票内容。例如:
选民证明 “我选了候选人 A”,但无需向系统透露 “我是选民张三”;
黑客即使截获验证过程,也无法从中提取投票内容或选民身份。
数据库多层加密
投票数据存储时采用 “加密 + 混淆 + 分片” 三重防护:
原始数据先经 AES 加密;
加密后的数据被随机混淆(如打乱字段顺序);
混淆后的数据分片存储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上,需同时获取所有分片并解密才能还原。
即使黑客入侵单一服务器,获取的也只是无意义的密文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