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电子选票
每个选民通过身份验证后,系统仅允许提交一张电子选票,通过 “数字签名” 或 “时间戳” 防止重复投票。
例如,选民点击 “确认投票” 后,系统立即锁定该账户,再次操作会提示 “已投票”,避免同一人多次投票或伪造选票。
第三方独立审计
选举前后,由独立技术团队对电子选票机的软件代码、硬件逻辑进行审计,检查是否存在 “后门程序” 或数据追踪漏洞。
例如,德国曾因担心电子投票机隐私风险,要求所有系统必须通过联邦信息办公室(BSI)的代码审计,确保无隐藏追踪功能。
数字签名技术
每张电子选票在生成时,会被赋予一个由系统私钥生成的数字签名(类似电子指纹)。黑客若篡改选票内容,签名与数据将不匹配,系统会自动识别为无效选票。
原理:私钥仅由选举机构掌握,黑客无法伪造合法签名,确保选票 “出生即真实”。
加密技术的 “三重护城河”
电子选票机的加密技术通过 ** 数学不可破解性(如 AES-256、SHA-512)、物理隔离性(HSM 芯片、离线模式)、流程分权性(RBAC、多方验证)** 构建防御体系。其核心逻辑是:将投票数据转化为 “只有合法系统能解读的密文”,同时让黑客 “看不到、改不了、偷不走、赖不掉”。这种多层次加密防护,使电子选票系统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上都能有效抵御已知的黑客攻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