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一般由锡(Sn)、铅(Pb)等金属组成,不同的成分比例会影响焊锡的性能。常见的分类有有铅焊锡和无铅焊锡。
有铅焊锡:主要成分是锡和铅,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较低的熔点,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良好的焊接效果,成本也相对较低。但由于铅是有毒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在一些对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已逐渐被限制使用。
无铅焊锡: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而开发,通常以锡为基础,添加少量的银(Ag)、铜(Cu)、铋(Bi)等金属来改善其性能。无铅焊锡的熔点一般比有铅焊锡高,焊接难度相对较大,但符合环保标准,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良好的导电性:能够确保焊接后的电路具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保证电流的顺畅传输。
较强的润湿性:可以在焊件表面良好地铺展,形成牢固的结合。
较低的熔点:易于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实现焊接过程,同时又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焊件。
工作环境
高温环境会加速焊锡的老化和氧化,降低其使用寿命。例如,在长期处于 100℃以上的工业环境中,无论是有铅焊锡还是无铅焊锡,其焊点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都可能在几年内出现明显下降,导致焊接部位出现开裂、电阻增大等问题。
潮湿、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会使焊锡表面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缩短使用寿命。如在海边的电子设备,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和水汽,焊锡焊点可能在 1 - 2 年内就出现腐蚀迹象,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气负载
如果焊接点承受的电流较大,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加速焊锡的疲劳和老化。例如,在一些高功率的电源设备中,焊接点长期承载大电流,可能在 3 - 5 年内就会出现焊点松动、脱焊等现象,无论使用有铅焊锡还是无铅焊锡,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频繁的电流波动也会对焊锡造成损伤,降低其使用寿命。如在一些经常启动和停止的电气设备中,焊点受到电流冲击,更容易出现裂缝和损坏,可能使焊锡的有效使用寿命缩短至 2 - 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