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饮得慧。中国茶道从创始之初对于品茗饮茶的人数就没有任何限制,唐大历九年(74年)春,颜真卿与陆羽、皎然、李尊、裴修、潘述裴循等19位名士聚会,在长兴竹山寺品茗吟诗,喜作联句被载入《水堂集》成为千古美谈。白居易在古稀高龄之后还广邀当时相知的寿星共同品茗,“洛中九老茶会”也在后代茶人中为佳话。众多人相聚品茶必有语言交流,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大众品茗场所能得到很多信息,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时茶人们相互启迪,有利于增长聪明才智,故曰“众饮得慧”。
喝茶,需要氛境。或独饮,或三五投缘叙怀,身入佳境,心出自然,全在一个“情”字。沐和风,怜丽日,不急不躁,隐形于“潜”字。望星云,邀明月,空山蛙鸣,唇齿盈芳,渐进“品”字。步台阶,行曲径,赏山花抚矮草,只为一个“怡”字。动中求静,浅斟低唱,脏腑于内,全在一个“养”字。忆往怀旧,难忘经历,真水无香,美不过一个“思”字。旷野倚石,卧看白云,抛却世间浮杂,只求一个“闲”字。十年磨一剑,成竹在胸,志在一个“远”字。风过尘香,坐地日行八万里,飘然一个“仙”字……
古人一句粗茶淡饭便做了总结,或者说茶开始只是因为富含许多有益人体的物质而被发现,因为好喝而被推广而已!更多的只是生活的必需品。仅此而已!这个时候的茶,很简单也很纯粹!对于喝茶的人们而言,茶作用就是止渴,只是觉得觉得它比白开水好喝了许多,或者说喝得更多的是对于健康的期许!这个时候的茶,不就是随手抓一把,丢进茶缸里的茶嘛,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回来,咕咚咕咚喝上几口,既解渴又满足!随着时间的进展,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喝茶的好处,被越来越多人发现,茶越来越普及,喝茶的概念也就不断地被升华。从质朴纯粹的“喝”变成了“饮”乃至“品”。而这个时候的茶,就已经不是简单的解渴好喝了,它还被赋予了诸多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当茶叶被冠以文化之名以后,茶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茶了,茶叶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茶叶的品类也越来越多样!一片简简单单的树叶被喝出了千般滋味。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