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三亚寿衣批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价格:面议 2024-06-13 05:00:01 85次浏览

殡葬改革的方针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还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党是把包括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在内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施政目标的。这其实也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殡葬改革的方向。

首先火化要消耗能源,无论是油、电还是天然气。烧却一具遗体还是要消耗不少能源的(有不少火葬场为了节省能源提率而用铁钩子破坏遗体,那是严重有违人道的);而土葬虽然也消耗一些可再生的木材,但基本上是不消耗能源的。

其次火化过程中会产生不少二恶英,而为了减少二恶英对空气的污染,对废气的二次燃烧又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虽然也有像日本的株式会社东京博善那样用火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那样的节能创新,但实际上火化热能所能够产生的电是远远比不上所耗费的能源的。当然在象征意义上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一般来说,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火葬的好处要多一些。除去骨灰占地面积小、便于保存和安葬以及长期管理、干净卫生可以避免一些污染等显而易见的优点之外,还因为逝者的形态转换快速明了(从遗体转换为骨灰),使丧属可以较快地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从而尽快地恢复日常生活。火葬即使是浪费一些能源,也还是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认可。

什么是“丧葬陋俗”?

我们再来看看《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管理方针】里的第二个内容“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这虽然也包括了“葬”,但主要还是针对“殡”的,也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否定性的“革除丧葬陋俗”,二是肯定性的“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那么什么又是“丧葬陋俗”呢?《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具体而详细的说明。

毋庸讳言,传统文化中既有的、应该继承的精华部分,又有腐朽的、应该摒弃的糟粕部分。但精华和糟粕都是由人的价值观而论的,有的因人而异,有的因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很难一概而论。丧葬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直面死亡(包括宗教)的传统,但还是有着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丧葬习俗的。可惜至少有三个因素使得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不能正常地继续发展下去。一是以文化大革命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割断了传统,使传统出现了长期的断代;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开放”使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三是数以亿计的人口大移动的中国乡镇化运动,使得农耕时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都已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城镇生活,所以就必须“改革”。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14444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