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火灾现场的人员救援,重要设施设备、文物的抢救,重要财产的保卫与抢救,扑灭火灾等。目的是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时由各级人民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专业消防力量为骨干,动员企业事业单位、乡镇的专职消防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人民群众实施。消防行动主要有:①查明火情及受损情况,了解火灾现场的地形、风向,起火建筑的结构、出入口,被困人员的情况等。②实施现地指挥,组织力量迅速赶往火场,根据火灾性质选用灭火剂和消防装备,根据火场情况正确运用灭火战术,主要方法包括阻火、设立隔火带、封锁火道、扑灭余火和看守火场等。③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后送离。④及时撤离或隔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消防使用水和化学灭火剂,利用消防车、灭火器、机动水泵等器材实施灭火。坚持先人后物、先控后灭和确保重点的行动原则。
名词起源
“消防”一词,早于西晋传入日本,于近代传回中国。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
1、沿着疏散标志逃离。当不可能区分逃逸方向时,必须沿着疏散指示器指示的方向逃逸。它必须以有序的方式撤离,并且不允许四处乱窜以避免踩踏事故。
2、学会制作自制设备以逃避。如毛巾,窗帘布浸泡在嘴里,鼻子里,作为防烟工具;用绳索,地毯,窗帘打开逃生路线。
3、您可以使用建筑设施逃生。您可以使用落水管,房屋外的突出部分和通往外面的窗户逃生,或转移到区域寻找逃生机会,切记不要轻易跳楼逃生。
4、在没有逃生之路的情况下,你应该积极寻求庇护。例如,去阳台和平屋顶等待救援;选择一个难以传播的火和烟的房间,如厕所,关闭门窗,阻挡间隙,防止火灾和烟雾进入。
5、在逃生过程中,防止烟雾进入口腔。从烟雾区域逃生时,注意在明亮的地方或外面跑步,并尝试在地板下面跑。
同时还提出了10个关于拥挤场所防火的建议:严格执行消防责任;开展消防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严格使用火气管理;严格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开展全人消防训练演习;确保大型活动的消防;禁止过度使用和控制人流;配备疏散设备;积极报告火灾隐患。
在消防水池的设计当中,一般都会把消防水池和生活用水池合二为一,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仅节省了资源的浪费,有效避免了重复设计的缺陷,还能确保水池内的水源不断的更新循环从而防止了消防用水的变质,但是随着目前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消防水量设计的总量已经远远大于了生活用水总量,这时就不能确保消防水池内的水源被及时的更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在消防水池内设计导流墙或者把进出水管对置。
1.2消防栓的布置
消防栓的设计和消防给水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都会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规划。消防栓一般主要被安置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在高层建筑中进行消防栓的安置设计时设计安装人员必须严格遵循《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设计好消防栓的安装之后设计人员便可以根据消防栓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消防给水的设计,以确保消防栓都能够被充分的使用。
1.3消防水箱储水量的设计
在消防水箱储水量的设计中遵循的主要依据也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为目前只有在高层建筑中消防水箱的出水量才需要被严格限制。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中消防水箱的储水量不应该小于18立方米。当然在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备是比较复杂的,但不管如何,消防水箱的储水量都应该尽量满足这一要求。
1.4消防水泵的设计
在进行消防给水设计时,设计人员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的性,然后才能考虑经济划算问题,这一点在消防水泵的设计中应该注意。消防水泵在设计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消防水泵的超压问题,这也是对消防水泵的设计危害非常大的。消防水泵的压力过大,可能就会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消防器具时产生损坏,进而导致消防工作的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消防水泵的压力时,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个原则就是“变量不变压”,只有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消防水泵的压力始终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消防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