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AS18001认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确定组织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
(2)对各项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3)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4)判定风险级别以及风险是否可允许。
(5)确定重大OHS风险。
(6)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2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
5.2.1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对象是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及活动场所,包括: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
①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② 运输线路及装卸地点等。
(3)建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等通道)、生产卫生设施。
(4)组织的活动,包括临时工作任务、相关方的活动。
产品设计开发 → 采购 → 生产制造 → 测量与监控 → 交付 → 服务。
(5)生产设备、装置。
(6)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
(7)应急设施。
(8)各项制度(工时制度、女职工劳保、体力劳动强度等)。
(9)外出工作人员、外来工作人员的活动。
5.2.2危险源辨识中重点考虑的内容
在识别危险源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内容:
(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
(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及工程。
(3)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高空、特殊设备等。
5.3危险源辨识
5.3.1危险源的分类
5.3.1.1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
这种分类主要是概念性的。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1)两类危险源
① 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②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人误)。
(2)两类危险源的关系
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5.3.1.2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是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设备、设施缺陷;
② 防护缺陷;
③ 电危害;
④ 噪声危害;
⑤ 振动危害;
⑥ 电磁危害;
⑦ 运动物危害;
⑧ 明火;
⑨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⑩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 粉尘与气溶胶;
12 作业环境不良;
13 信号缺陷;
14 标志缺陷;
15 其他。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易燃、易爆性物质;
② 自燃性物质;
③ 有毒物质;
④ 腐蚀性物质;
⑤ 其他。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 致病微生物;
② 传染病媒介物;
③ 致害动物;
④ 致害植物;
⑤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② 健康状况异常;
③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④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
⑤ 其他。
(5)行为性危害因素
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
②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
③ 监护失误;
④ 其他。
(6)其他
5.3.1.3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源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