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点布置
一般规定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编写监测方案前,委托方应向监测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基坑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支撑(bracing)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锚杆(anchor bar)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承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冠梁(top beam)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监测点(monitoring poin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
监测频率 (frequency of monitoring)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监测报警值(alarming value on monitoring)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用以判断监测对象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施工是否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