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设计文件的内容
以上两个步骤完成后,初步设计方案就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根据资料中的各种条件和参数细化方案和图纸,在岩土设计软件上输入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土层深度参数,以及对应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对不同的工况分别进行试算,最终确定方案细节,完成岩土工程施工图。
现场监测和应急预案
1)监测平面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2)监测的内容、数量、频率、警戒值是否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
3)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监测要求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4)针对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应急预案。
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
⒈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
⒉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
⒊水泥挡土墙;
4.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
⒌土钉墙(喷锚支护);
⒍逆作拱墙;
⒎原状土放坡;
⒏基坑内支撑;
⒐桩、墙加支撑系统;
10.简单水平支撑;
11.钢筋混凝土排桩;
12.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等。
(10)在支护工程设计中应包括支护体系选型、围护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计算、场地内外土体稳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应注意避免“工况”和计算内容之间可能出现的“漏项”,从而导致基坑失误。在施工过程中,尤其在软土地区中施工时,应该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好挖土的方法,以及支撑与挖土的配合,将会显著地减少基坑变形和基坑支护事故的发生。
(11)基坑支护工程造价较高,但又是临时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较多资金。可是,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十分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严重。
(12)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施工不当等许多不利条件,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