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站的天线总是指向天空的,它像一扇敞开的大门,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许多噪声干扰也就乘机而入。这些噪声来源主要有宇宙噪声、大气中的氧气及水蒸气的吸收噪声,以及天线接收旁瓣进来的大地噪声等。宇宙噪声大部分来源于银河噪声。如银河系中的仙后座A、天鹅座A等星系都能辐射出较强的电波。它些电波的波长从二十几米到几毫米。虽然它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已经很微弱了,但是由于地面站天线增益很高,仍会对卫星电视造成干扰。但是,宇宙噪声只有当天线正好指向这些星系时才比较明显。
人们经过大量的分析和测试,总结出一些损耗和噪声都与上海卫星电视安装使用的频率有关。频率在1-5千兆赫时大气吸收很小,在5-10千兆赫时,大气吸收开始增加,25-60千兆赫时变的非常大。所以人们找到了两个有用的频率“窗口”,一个是1-10千兆赫,另一个是落在两个衰减峰值之间的峰谷处的30千兆赫。我们国家广泛使用的C波段卫星电视广播频率4-6千兆赫,属于个“窗口”,KU波段使用的频率为11-14千兆赫,处于两个窗口之间,有些衰减但不严重。小仰角下的吸收损耗明显高于大仰角下的吸收损耗。而各种噪声,特别是大地噪声、大气噪声,也随接收天线仰角变低而急剧增大。所以,卫星电视的接收天线使用范围限于仰角5度以上。
Ku信号雨衰Ku信号的雨衰问题是卫星电视节目接收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无论大雨小雨,或多或少都要影响Ku信号节目的正常收看。经笔者多次试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Ku信号的雨衰现象。 给ku高频头穿上"防雨衣",我们可以将干净的"可乐"塑料瓶(是无色透明的)的瓶口,剪得与Ku高频头一样大小,然后将它套在Ku高频头上,并在塑料瓶下沿打几个滴水孔,防止雨水倒流。这样,即使下大雨也溅不到高频头盖子上,Ku信号便能正常接收和收看了。 给Ku高频头换上"防雨帽"。大家使用的Ku高频头,上面的塑料盖一经下雨,雨水便会沾在盖子上,影响信号的正常接收。我们可以把Ku头上的塑料盖取下,换上冰箱里常用的保鲜膜,用橡皮筋或透明胶带扎上。因保鲜膜不浸水,故下雨时也能正常收看,在晴天还能略为提高Ku信号的接收强度。
给Ku高频头"翻翻身",正常安装Ku天线时,是把天线上的曲杆放在下面,使高频头口朝上对准天线面的。一下雨,雨水便会打湿Ku头上的塑料盖。其实,我们可以把Ku天线倒过来安装,让曲杆放在Ku天线的上部,使高频头口朝下,这样下雨时便能避免雨衰问题。这样处理的缺点是其仰角太大。
给Ku天线造"防雨屋",由于接收Ku信号的天线口径大多在0?75m~0.9m之间,其体积较小。因此,可以用铝合金做一个刚好能装下天线的玻璃小屋,小屋安装3mm~5mm厚的无色透明玻璃。笔者将天线放进自制的封闭玻璃小屋进行试收,其接收效果丝毫没有受到影。
TORSS卫星天线
4.8米直径的可展开桁架式结构无线,总重52磅;
反射器是由18个石墨环氧树脂桁架、反射面、中心枢纽控制机构及马达驱动展开系统组成;
中心支撑构件由6个石墨翼支架、石英环氧树脂屏蔽罩、锋窝子反射器和顶端的锥型体组成;
馈源部件包括旁瓣跟踪和5个KU频段馈源。
符码率指传输数据的速率,国际通用卫星技术所限,目前卫星转发器带宽和信号符码率是1.2:1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当卫星转发器的带宽为36MHz(30x1.2=36),基于转发器带宽和信号符码率1.2:1的比例关系,其符码率也不过30MS/S。当卫星转发器的带宽为54MHz(45x1.2=54),基于转发器带宽和信号符码率1.2:1的比例关系,其符码率也不过45MS/S。以此类推。
当然某组载波的符码率的大小只能通过公式换算出其所占此组转发器的带宽,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载波符码率的大小知道此组转发器的剩余带宽容量,进而可以粗略估算同组转发期还能上多少节目,卫星转发器制造时的固定容量大小,看看卫星公司发布的数据就知。
了解以上内容的好处:避免再被一些不实消息左右,(例如去年爆出的数码上几十套高清等谣传),自己闲暇之余就可打本坛首页参数表看看各信号符码率,换算下就可了解某颗星用了几个转发器,还剩几个,那一组还大概能上多少节目。
俗话说,艺不压身,多了解些卫视基础知识,对自己寻星技术的提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