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红木家具起源1405年
据说,红木家具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明朝1405年开始的三宝太监郑和的七下西洋。当年郑和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带去的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
在宋、元及明初,中国的家具用的是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和当今欧美家具的用材相似。自从郑和带回了诸如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刀木之类的红木,一些能工巧匠用这些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制造出较前代更坚固、更美观、更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制造业由此空前繁荣。
据考证,郑和下西洋还促进了明清红木家具地域风格的形成。苏州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红木亦由苏州上岸,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以苏州为中心,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只有苏州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底蕴,最负盛名。
PART 2
明清红木家具的历史文化
从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珍爱。红木起源于明朝1405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木匠们把带回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供帝后们享用,到后期红木大量输入及王朝灭亡才流入发展到民间。“红木”不是泛指所有红色木材,也不是一种木材,而是当前国内红木用材约定俗称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它的范围是五属八类。五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力木属。红木家具经历了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清代晚期家具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还有相当数量的雕漆、彩漆和大漆嵌螺钿家具。产地主要有苏州的木制家具,北京的雕漆、彩漆家具,山西的黑漆嵌螺钿家具等,艺术水平很高。
清式家具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黎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漆饰家具也占相当数量。此外还有一部分外国家具,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家具。清代家具在科学性方面稍逊于明式,但在装饰性方面却高于明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清代晚期家具,通常指道光朝以后所制的家具,多呆板臃肿,几乎谈不上特别的艺术性,是过分追求繁缛装饰而走到极端的结果。
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宫廷家具的来源、特点、风格,家具的种类,家具与建筑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家具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家具的装饰题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家具的陈设与使用方面,几干年来,始终与严格的传统礼制风俗和尊卑等级观念紧密结合。家具的使用最初主要是祭祀神灵和祖先,后来逐渐普及到日常生活,但只是局限在有权势的贵族阶层。家具的造型、质地、装饰题材,有着严格的等级、名份界限。
PART 3
明清家具工艺三法则
明清古典红木家具的名贵,贵在原木的珍稀,更贵在巧夺天工的工艺。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红木家具工艺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红木家具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所在,红木家具被称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不是按照传统的工艺,以严格的比例尺寸和卯榫结构来制作,而用胶水粘贴和金属连接,过上五六年,木头和金属就会互相排斥分离。现在很多买家带着吸铁石去检测红木家具,因为用考究的工艺做出来的红木家具不会有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