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起于战国,兴于西汉,盛于唐宋。到唐代,蜀锦已通过海运外销日本,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各国。1908年蜀锦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17年在南亚博览会上夺得国际金奖,1937年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东方美人奖”。蜀锦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被世人誉为“东方瑰宝神州一绝”。蜀锦是成都一张华丽的名片。2006年,蜀锦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中国之锦,成都独称妙
四川古称蜀,《释文》和《玉篇》里说“蜀”是“桑中虫”亦即蚕虫,故古蜀国有“蚕丛之国”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国就以“布帛金银”之丰饶而名闻于天下。史载,西汉年初成都地区丝织工匠在织帛(一种丝织物)技艺的基础上发明了织锦。“锦”寓意美好,指用多彩丝线制成的多彩提花织物,因盛产于蜀,遂称之为蜀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齐名,为我国四大名锦,且位居四大名锦之首。
生花妙笔盛赞锦绣
早在西汉,扬雄在《蜀都赋》中就用“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的文句,来盛赞蜀锦的柔滑质地和鲜艳的色彩。当时寓居成都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教人作赋的技巧时,亦用“织彩为文”的道理来启发别人。他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一经一纬”是指图案的交错纹理,“一宫一商”比喻色彩协和如音乐的协调。
魏晋诗人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赞叹当时蜀人织锦的盛况:“圜阓(指街市)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由此可以推想当年锦江两岸织锦市场是多么繁荣兴旺,织出的锦色泽和花纹是多么绚丽迷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饱览成都的美景后,怀着喜悦的心情,为后人白描了一幅鲜花、春风、彩霞、女郎的天上人间图: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匹晚霞。
唐人张何的《蜀江春日文君濯锦赋》对唐代蜀锦纹样作了相当细致的描述:“布叶宜疏,安花巧密,写庭葵而不欠,拟山鸟而能悉……言濯春流,呜环乃出。于是,近深沉,傍清泚。朱颜始映,珍箧方启。其始入也,疑芳树映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稍辨回鸾,全分舞凤。戏蝶时绕,娇鹦欲弄……青为禁柳,红作宫花。”
张何的赋说,锦上疏叶密花,布局恰当,蝶飞凤舞,栩栩如生,在濯于锦江中时,如芳树映落涧中,晴霞色照潭底。青的好像“禁柳”,红的好像“宫